【每周科普】超过23点入睡的人,正损失一种重要睡眠激素
栏目介绍
专栏将围绕花都区科普宣传工作重点,通过定期发布优秀科普作品,以科学实用、及时高效、通俗易懂为目标,普及科学知识,倡导科学、文明、健康的生活方式,提高广大群众科学文化素质。第八十二期《每周科普》
你早上起床的时候是否精神饱满,白天工作和学习的时候是否精力充沛?
如果答案为否,恐怕你的睡眠质量并不达标。
《2021中国睡眠质量报告》显示:当下中国有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,76.56%的人出现睡前拖延症,66.95%的人喜欢在睡前玩手机。
上述我们习以为常的睡前行为,可能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。而褪黑素分泌有自己的节奏,一旦错过分泌高峰,你的睡眠深度和质量都会被牵连。
褪黑素分泌凌晨2点是高峰
褪黑素是大脑松果体分泌的肽类激素,它可以缩短入睡时间、延长总体睡眠时间、改善睡眠质量。
褪黑素分泌受到外界光线和亮度的影响。
当外界光线明亮或蓝光充足时,大脑此时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;光线昏暗或蓝光不足时,大脑就会下令刺激褪黑素的分泌。
因此,褪黑素的分泌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。白天褪黑素分泌水平较低,日落开始逐渐增加和释放,最终在凌晨两点达到峰值;天亮时,褪黑素的分泌又逐渐下降到最低水平。
晚睡的人主动放弃了一部分褪黑素带来的睡眠“福利”,年纪轻轻就开始体验老年人的睡眠了。
熬夜=玩命
早睡更符合褪黑素分泌节律,而一个好觉对身体的好处毋庸置疑。
1严重伤肝
依照中医经脉循行理论,每天凌晨1时到3时,是足厥阴肝经运行的时间。
此时肝经旺,肝血推陈出新,发挥肝的排毒解毒功能。而熬夜就会使肝、脾、肾功能紊乱、效率降低,以致于肝脏负荷过重产生各种病变。
2记忆力衰退
发表在《神经科学杂志》上的一项研究首次发现,睡眠不足对大脑造成的损伤,是无法通过补觉来修复的。
3耳聋、耳鸣
睡眠不足,易造成内耳供血不足,伤害听力。长期熬夜可能导致耳聋。
4增加患癌风险
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表示,熬夜属于2A类致癌物,意思是对人可能致癌。倒不是说熬夜一定会得癌,但患癌风险更高。
癌变细胞是在细胞分裂中产生的,而细胞分裂多在睡眠中进行。熬夜使睡眠规律发生紊乱,影响细胞正常分裂,从而导致细胞突变,产生癌细胞,再加上由于常熬夜使得人抵抗力的降低,以致人患癌风险增大。
5猝死风险倍增
在极端情况下,睡眠不足确实能直接导致死亡。研究发现,睡眠在6.5~7.5小时之间,死亡率最低;少于6.5小时或高于7.5小时,死亡率大大提高;尤其是睡眠时间超过9.5小时或少于4.5小时,死亡风险翻倍。
6心脏病风险
作息时间紊乱的人进行身体调适,并不如一般人所想的那么容易,不仅脾气会变坏,得心脏病的几率也较高。
《美国心脏病协会》杂志一份研究报告指出,如果人们每晚睡眠时间不足6个小时,那么存在心脏病和糖尿病风险因子的人群,患心脏病或者中风的概率是普通人群的两倍。
根据中国心律失常联盟,中国每年死于心脏性猝死的人数近55万,平均每天有上千人猝死。这项数据,中国世界排名第一。
7免疫力下降
常熬夜,会对人的正常生理周期造成破坏,降低人体内的抵抗力。在熬夜对身体造成的多种伤害中,最常见的就是精神萎靡、疲劳不堪。
身体抵抗力下降,对于那些身体较弱者,呼吸类感染和胃肠道类疾病就很容易找上门来。
8易至肥胖
熬夜的人经常吃“夜宵”,不但难消化,隔日早晨还会食欲不振,造成营养不均衡,引起肥胖。
5个方法让你分泌更多褪黑素
作为一种“光控”激素,褪黑素的分泌受到光照度、光波长、光照时间、饥饿、剧烈运动等多种因素影响。
如何让身体分泌更多褪黑素?
1
早睡
褪黑素在夜间黑暗环境下分泌水平是白天的5~10倍,有助于我们进入睡眠状态,只要早睡就能获得更多的褪黑素。
2
卧室换成暖光
卧室应避免冷光,最好采用柔光和暖光;睡眠期间,尽量关闭卧室光源,可佩戴眼罩入睡;将卧室的窗帘换成遮光窗帘,有助避免窗外光线干扰睡眠。
3
远离手机
夜晚手机、平板电脑等屏幕的光线可抑制体内褪黑素的正常分泌,引起昼夜节律延迟,导致入睡困难。睡前半小时尽量不要接触电子产品,更不要带手机上床。
4
多吃酸奶和坚果
色氨酸在人体内代谢生成5-羟色胺并进一步转化生成褪黑素,平时可多吃如牛奶、酸奶、小米、全麦饼干、核桃等,水果中香蕉、无花果、大枣、龙眼、葡萄柚、苹果、梨等含有色氨酸的食物。
太饿太饱都不利于睡眠,睡眠不好的人睡前避免饮用浓茶、咖啡等。
5
睡前不剧烈运动
睡前1小时不宜进行紧张的脑力劳动,也应避免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。如果想运动,可在睡前2小时左右适当散步,以半小时内、缓步为宜,可促进睡眠。
褪黑素这么好,直接服用可以吗?答案是:在欧美国家褪黑素是一种处方药物,且失眠类型较多需要医生才能鉴别,建议咨询医生后再决定。▲
转发提醒
一起做个早睡的人~
来源:生命时报、大河健康网
爆料电话:19928378681(微信同号)
【每周科普】“粤”字怎么写?99%人都写错了!背后的故事很有趣!
【每周科普】病毒“物传人”风险有多大?取快递如何防范?
【每周科普】冬天这样吃羊肉,既暖身又不上火~